【淘寶集運香港】幫着鄉親們齊奔小康是我的最大夢想丨獨山縣麻萬鎮拉林村致富帶頭人孟繼生
- 作者:莫宇
- 來源:天眼新聞
- 發佈時間:2021-03-18 09:58:57
魚翔淺底,鴨戲清池,雞鳴桃林,鵝唱清風。
我名叫孟繼生,家住拉林村平寨組,在寨子西面一片鬱鬱葱葱的樹林裏,我建了一個生機盎然的種養場。我每天都會在種養場裏忙碌,一會兒清掃雞舍,一會兒查看魚池,一會兒打理林地,一會兒添喂飼料……
我的種養場佔地40畝,始建於2016年底,舍房齊備,水電齊全,進場的硬化路也即將動工。目前養了6000多隻土雞,1000多隻土鴨,幾百只鵝,兩池子的魚,還種上了5000株桃樹,種養一體,初具規模。
孟繼生在餵雞
我搞的是林下養殖,雞鴨鵝平時就在桃林間草地上嬉戲遊走,吃的全是苞谷、麥麩和青飼料,將雞鴨鵝的糞便發酵後用於養魚和桃林施肥,全生態循環種養,綠色環保。
雖然已是初冬時節,一株株桃樹卻依舊綠意盈盈。我選種的桃樹可不是普通品種,是引自山東青州的“映霜紅”,皮薄,個大,產量高,口感好,含糖量高達23%,畝產5000斤左右,成熟期在11月中下旬,常温存放70天不變樣,是實實在在的桃中之王。
由於種養場的規模較大、種類繁多,漸漸的我發現時常會忙不過來。於是,我便開始僱傭同村的村民來我的種養場裏務工,每天付給他們80至120元作為酬勞,用工最少時有七八個人,用工高峯期可達50人左右。這不僅解決了我人力匱乏的困境,也可以帶動其他村民增收。
村民們都説,十分佩服我的創業精神。我十八九歲便外出闖蕩,進過工廠,當過學徒,跑過運輸,開過飯店,憑着吃苦耐勞的勁頭,攢下了一定資金。2012年,我選擇回家創業,先是種了5年的葡萄,也獲得了成功。後來葡萄園因為高速公路的建設被徵用,我又建起了現在的生態種養場。
孟繼生展示飼養的鵝
除此之外,村民們還時常誇我的學習精神。為了發展好種養場,我不僅自己用心鑽研種養技術,還積極參加鎮裏和縣裏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活動,還自費遠赴安徽專門學習“映霜紅”桃樹的種植。
鎮裏和村裏看到我的種養場發展起來,都希望我發揮“繼生養殖場”的龍頭效應,帶動我們村的貧困羣眾增收脱貧。我認為自已對家鄉經濟發展和鄉親脱貧致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二話沒説,立即響應。根據協議,以我種養場為代養基地,以代養模式對村裏的貧困户實施產業覆蓋。目前,我的種養基地已經為18户貧困户代養“扶貧雞”近3000只,當年每户平均可以分紅1000元左右。我打算2019年初再向村民流轉十餘畝山林荒地,擴大種養規模,為更多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引導鄉親們也跟着我一起種一起養,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我認為只有把大家帶動起來了,種養場才能做大做強,才能更好為一方經濟發展服務,幫着鄉親們齊奔小康,是我的最大夢想!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莫宇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
求是雜誌調研組——從通道轉兵到遵義會議看中國革命轉折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百年曆史長河中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求是雜誌社調研組一行,沿着當年中央紅軍長征的足跡,重温歷史。
求是網 2021-04-19 09:16:08 -
《農民日報》頭版聚焦貴州省開陽縣蔣家寨:就業有保障 生活有盼頭
開陽縣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貴州省貴陽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佔地面積134.3畝,共安置了1380户5836人。
農民日報 2021-04-19 09:16:07 -
《進城記》,向美好生活邁進!
以脱貧攻堅為題材的紀錄片《進城記》正在全國電影院線上映。這部紀錄片聚焦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講述搬遷羣眾從“出山”到“進城”的生活點滴。
當代先鋒網 2021-04-19 09:16:07